English

嵊州《民情日记》谱出干群关系新曲

1999-05-08 来源:光明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胡振 本报记者叶辉 我有话说

本报杭州5月7日电(浙江日报记者胡振本报记者叶辉)浙江省嵊州市的乡镇干部人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记,上面记载着群众的困难和问题。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近日在该市考察,称赞民情日记是县乡干部转变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形式。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沈跃跃到嵊州市调查研究,省委组织部发文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。

民情日记的诞生地是嵊州市雅璜乡,该乡11个行政村,乡干部却有38人,人一多,工作就推诿,年年征收农特产税非得乡主要领导先借款抵交才能完成。由于本地干部多,工作纪律松散,“不收费不进村”,进村也只到干部家,听不到群众呼声,群众称乡干部是“三要干部”:“要钱、要粮、要命”,“三难干部”: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,乡干部与群众原有的鱼水关系已退化为“油水关系”。针对此,乡党委书记李春阳等人想出了民情日记的点子,让民情日记一头连着乡干部,一头连着群众。乡党委要求每个乡干部每周下乡2次,记民情日记不少于3篇,内容是各联系村的企业、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,群众的热点疑点及急、难、险事等内容。

令人始料不及的是,小小民情日记大大改变了该乡干部的工作作风,乡干部下乡的多了,群众的疾苦、困难、问题成了日记中的主要内容。乡干部裘法智的民情日记上记着戴溪村两农户因树林纠纷常吵架,可能发展到斗殴,他多次协调,避免了关系的恶化。张金祥在调查雅璜村“最困难的人是谁”时发现特困户刘仁香瘫痪在床,丈夫去世,女儿连上学都困难。民情日记把此事反映给乡领导后,全乡干部马上集资,捐了2800多元。戴溪村因为穷,村干部10年未拿到误工补贴,乡干部在民情日记上记下此事后,经深入调查,决定对该村300亩杉木基地进行培育管理,建立250亩笋竹两用基地,力争3年内脱贫。

雅璜乡的举措引起嵊州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,市委及时抓住这一新鲜事物大力倡导,多次在雅璜乡召开现场会,强调民情日记要“着眼于民,体现于情,坚持于记,落实于办”,“既要记事,更要办事,以小见大,常记常新”。去年底,该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雅璜经验,要求把民情日记记成“真情日记,富民日记,平安日记”。并进而提出把“串百家门,知百家情”的基点放到“解百家难,帮百家富”上,使乡镇干部的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。目前,该市民情日记正向规范化、制度化方向发展,市里规定,乡镇干部必须每周一汇报,一月一抽查,一季一交流,半年一评比。

民情日记使乡镇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,一些原来熟视无睹的问题纷纷得到解决。最近该市派出7个巡视组进行检查,被检查的1200名乡镇干部全部记民情日记,这些干部今年前3个月共下村14831次,走访农户31739户,记民情日记5183篇,有处理结果的就有2876件。

为使雅璜经验更加完善,嵊州市委把民情日记活动扩大到市领导与市级机关,规定各部门每月上报民情日记中记载事件受理数量的办理情况,并将此列入干部年度考核。该市还向全市人民发出公开信,欢迎群众对民情日记的办事效果进行监督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